69年!回顾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与成就

时间: 2023-09-07 14:23:03 | 作者: 欢迎使用乐鱼app
自1949年新中国诞生至今,已度过了69年春秋。在此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在战争的废墟上艰苦创业,一


产品详情

  自1949年新中国诞生至今,已度过了69年春秋。在此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在战争的废墟上艰苦创业,一路上既有鲜花,也有荆棘,吸取了三年“”的沉痛教训,经历了十年“”的风雨洗礼之后,中国钢铁工业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两个黄金发展期”、“三次基本建设高潮”和“一段曲折的发展道路”。

  1、一次重大转变:建国初期,中国钢铁工业在苏联支援下发展,模式也都是照搬苏联。1956年,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从实际出发,充分的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走大、中、小相结合之路,这一转变对中国钢铁工业来说意义重大。

  2、两个黄金发展期:即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与国民经济调整期间(1963-1965年),此间中国钢铁年均增钢分别为80万吨和185万吨,可谓迅速发展。

  3、三次基本建设高潮:第一次即为“一五”期间,实施苏联156个援建项目中的八大钢铁项目的建设,同时还进行了20个企业改扩建工程;第二次是1956年规划并开始建设的“三大、五中、十八小”,三大指接着来进行鞍钢、武钢、包钢三个大型钢铁基地建设,五中指扩建、新建太钢、重钢、马钢、石景山钢铁厂、湘钢,十八小指济钢、临钢、南钢等十八个小型钢厂;第三次指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新建了攀钢等钢铁厂,恢复建设了兰钢、酒钢,扩建了遵义铁合金厂等。这三次基本建设高潮的开展,为新中国钢铁工业日后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4、一段曲折发展的道路:即1958年的“”、1976年的“文革”以及之后的“闹翻番”、“洋跃进”等脱离实际、违背钢铁工业发展规律的行为,这使中国钢铁工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这14年中,中国钢铁工业对外开放成效显著。钢铁工业从国外引进700多项先进的技术,利用外资60多亿美元,极大促进了技术结构的变化,并缩小了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

  在此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共计1465.43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59.72亿元,占比51.8%,更新改造投资705.71亿元,占比48.2%。1983年钢产量突破4000万吨,1986年突破5000万吨,1989年突破6000万吨,1992年达到8093万吨。

  这个时期是中国钢铁工业深化内涵式扩大生产的阶段,其突出特点是着力“一个适应”,实施“两个转变”。“一个适应”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两个转变”指由发展数量规模为主向调整、优化结构为主转变,由钢铁产品长期数量短缺向控制总量转变。这两个转变极大促进了钢铁工业生产力的发展。

  在这七年里,中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476.06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为1446.14亿元,占比41.6%,更新改造投资2029.87亿元,占比58.4%;钢产量由1993年的8954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12850万吨,变成全球最大的产钢国和消费国。

  2001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钢铁工业的发展有了一系列新变化。

  首先,在这一阶段中,中国钢铁工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钢产量连续跨越2亿吨、3亿吨、4亿吨的台阶,2008年钢产量超过5亿吨。2001—2008年间,钢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0%,占全球钢产量的比重从17.8%提高到38.2%,在世界钢铁业的地位明显提升;钢铁产品的进出口格局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彻底结束了中国钢铁材料供给不足的历史。

  其次,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国产化、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品种质量得到优化,包括鞍钢、武钢、包钢等大型老企业的现代化新区陆续建成并投产,一批沿海现代化钢铁基地也正在筹建中。

  最后,节能减排取得巨大进步。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由876千克标煤降至628千克标煤,这一指标意味着目前冶炼1吨钢的综合能耗仅相当于改革开放前的1/4,此外,工业粉类排放也一下子就下降,钢材质量显著改善,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近年来,钢铁工业科学技术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体水平显著提升。钢铁产业体系一直在优化,品种质量显著改善,节能环保迈出了大步伐,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产品创新上,一大批高端钢铁产品的研发生产保障了国民经济各主要用钢行业的升级发展,宝武、鞍钢、首钢、河钢、马钢、本钢等企业研发生产的汽车用钢板,宝武、首钢等企业研发生产的高品质取向硅钢,产品质量已跻身国际第一方阵;

  在节能减排上,单位综合能耗和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一下子就下降,2016年钢协会员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72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量为3.52吨,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85千克;

  在前瞻性技术上,薄带铸轧、薄板坯半无头连铸连轧等技术获得企业格外的重视和应用。在科技专利上,截至2016年底,中国钢铁行业有效专利保有量达到4.66万件,年均增长率为30%。

  1、钢铁工业科学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效果非常明显。钢铁工业作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大力推进了“三去一降一补”,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优化结构、脱困升级、提质增效。以螺纹钢为例,“地条钢”被取缔后,优质长材主导市场,高强度螺纹钢引导市场消费。目前,钢协会员企业40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筋产量占比超过95%,超额完成了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80%以上”的目标。高强船板产量大幅度的增加,约占船板产量的一半。电工钢板、冷轧卷板、镀锌板等高端产品逐步替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逐步的提升。钢铁行业通过清除“地条钢”,彻底消除了多年来钢材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发挥了合规产能的优势,使用户对钢材产品的质量感知明显向好。

  2、钢铁工业科学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项目研发硕果累累。目前,钢铁工业拥有了一批国际首发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产品和技术。其中,我国研发生产的磁轭磁极钢板、电站蜗壳用钢板等产品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研发生产的核反应堆安全壳、核岛关键设备及核电配套结构件三大系列核电用钢在世界首座第三代核电项目CAP1400中实现应用。宝武超高强钢新品QP1180GA全球首发,变成全球上唯一能够同时批量生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钢铁企业。鞍钢、钢研集团等领衔的油船用高品质耐腐蚀钢联盟,经过4年的研发,不仅实现了耐腐蚀船板自主批量生产,通过了为期3年的实船建造实验验证,彻底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而且创新了船用钢“产学研检用”的高效研发模式,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个团队应该成为行业的优秀创新示范团队。2011年-2016年,钢铁工业共出现冶金科技进步奖特等奖7项、一等奖67项。这些研发成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使钢铁工业整体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3、钢铁工业科学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项目研发硕果累累。目前,钢铁工业拥有了一批国际首发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产品和技术。其中,我国研发生产的磁轭磁极钢板、电站蜗壳用钢板等产品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研发生产的核反应堆安全壳、核岛关键设备及核电配套结构件三大系列核电用钢在世界首座第三代核电项目CAP1400中实现应用。宝武超高强钢新品QP1180GA全球首发,变成全球上唯一能够同时批量生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钢铁企业。鞍钢、钢研集团等领衔的油船用高品质耐腐蚀钢联盟,经过4年的研发,不仅实现了耐腐蚀船板自主批量生产,通过了为期3年的实船建造实验验证,彻底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而且创新了船用钢“产学研检用”的高效研发模式,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个团队应该成为行业的优秀创新示范团队。2011年-2016年,钢铁工业共出现冶金科技进步奖特等奖7项、一等奖67项。这些研发成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使钢铁工业整体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4、钢铁工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加快,应用效果明显。钢铁工业重点推广了工艺、装备、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一大批先进的技术,在宝武集团湛江基地、山钢日照基地、首钢京唐二期等建设中得到了应用。国内已建成超大容量顶装焦炉42座,不仅提高了我国的焦炉技术装备水平,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环保领域,钢铁工业重点推广了封闭料场或筒仓技术、高炉出铁场烟尘治理技术、焦化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综合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冶金渣高效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等。

关联产品
其他产品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