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五)

时间: 2024-04-04 14:02:49 | 作者: 欢迎使用乐鱼app
接《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简介(四)》(以姓氏拼音为序)。


产品详情

  接《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简介(四)》(以姓氏拼音为序)。

  吕剑,1963年12月生,陕西定边人,党员,中国兵器战略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四研究所(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吕剑于1984年7月从延安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并分配到家乡从事文职工作;1991年7月分到二〇四所合成研究部工作;2002年9月任二〇四所催化技术研究室主任;2023年11月22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吕剑长期从事有机化工领域特种化学品的合成及工程化研究,在环保氟代烃和高能燃料等国家急需特种化学品的安全高效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他始终围绕国防安全和生态安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一线从事环保氟代烃等国家急需特种化学品合成研发技术,始终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科研事业的奋斗方向,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截至2018年9月,吕剑发明了环保氟代烃、多元胺等13类共17个系列催化剂及相应的反应新工艺,开发了成套技术并实现了工业化。

  毛新平,男,汉族,1965年6月1日出生于湖北鄂州,湖南省常德市人,中国党员,压力加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湖北省科协副主席。

  1982年—1989年,毛新平在武汉钢铁学院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89年—1999年,在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工作;1999年—2001年,担任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2001年—2002年,担任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2002年—2007年,担任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02年—2006年,在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2013年,在广钢集团CSP应用技术研究所担任所长;2007年—2013年,在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副总经理;2013年—2014年,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担任常务副院长;2014年—2019年,在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担任常务副院长;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被聘为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毛新平长期从事先进钢铁制造流程和高性能钢铁材料研究。主持规划、设计了中国第一个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国家“七五”重点工程)——珠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以及中国第一个以半无头轧制工艺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代表工程——涟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主持研究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微合金化技术、开发出系列高性能产品,构建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产品体系,实现Ti微合金钢工业化生产,探索出具有中国资源特色低成本高性能钢制造技术路线,研发薄规格热轧板带成套制造技术,阐明薄规格热轧板带从中间产品向最终产品转化的发展趋势,提出高品质特殊钢板带制造新的技术路线年当选)

  聂祚仁,1963年1月15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难熔金属粉末冶金和铝合金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材料学部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1983年8月,聂祚仁在武汉理工大学机械系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专业获学士学位;199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材料系金属塑性加工专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11月,在中南大学材料系金属塑性加工专业获博士学位;2004年11月,任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2013年4月,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1年1月,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聂祚仁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及加工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材料全生命周期环境友好发展,在难熔金属、铝合金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性和工程应用成果。带领团队研制出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及钨钴镍再生粉末技术、铒微合金化铝合金,推进了材料LCA技术实际应用。

  潘复生,1962年7月30日出生于浙江金华,轻金属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1982年潘复生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进入重庆大学就读金属材料研究生;1985年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学习;1993年加入九三学社;1994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作为客座科学家前往德国国家材料所;2004年担任重庆大学轻合金中心主任;2006年担任重庆材料学会理事长;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至2019年兼任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担任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潘复生主要是做镁合金、铝合金、工具钢等方面的研究,专长镁合金、铝合金、工具钢、复合材料、稀土和复合矿综合利用、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薄带铸轧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在镁合金新材料与新工艺、铝合金板箔材与锻件、铁基工具材料等方向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在高塑性镁合金、镁合金成形(型)加工、镁合金纯净化、化合物相变细化、铝合金板箔材与锻件等方面有重要创新,发明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镁合金和新工艺技术。

  彭金辉,男,彝族,1964年12月生,云南景东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1988年6月参加工作,1989年7月加入中国。现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5年、1988年、1992年,彭金辉先后在昆明工学院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2.1-1997.3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教师(其间:1994.09-1996.09 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博士后);1997.3-2000.6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2000.06-2003.08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学院院长;2003.08-2004.01 昆明理工大学校长助理;2004.01-2013.09 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2013.09-2016.02 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6.02-2018.01 昆明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8.01-2018.03 海南省副省长;2018.03-2018.10 海南省副省长,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 ;2018.10-2018.12 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副省长,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 ;2018.12-2020.12 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0.12-2022.05 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2.05-2023.03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2023.03-2023.04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3.04-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彭金辉从事微波冶金基础理论、装备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发明微波冶金新技术,在多种金属提取过程实现工程应用,拓展至化工、材料等领域。创新成果向欧美等国内外单位转让,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科技竞争力。

  彭寿,男,1960年10月13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市,中国党员,玻璃新材料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执行董事、党委副书记,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际玻璃协会主席,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董事、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中国,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

  彭寿于1982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9月起任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15年12月起任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1月当选2019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彭寿一直在功能玻璃领域一线从事科研、设计和产业化工作。他建立了中国玻璃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针对高品质浮法玻璃、高透光伏玻璃、超薄触控玻璃、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等多种玻璃新材料长期被中国之外封锁垄断的现状,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实现了产品进口替代及规模化推广应用,支撑了中国多个新兴起的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引领了中国玻璃科技与产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钱锋,1961年4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过程控制和过程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主委、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第十四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

  钱锋于1982年从南京化工学院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专业毕业,进入南京塑料四厂工作,担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1988年获得华东化工学院工学硕士学位,之后在华东理工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担任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所长;2001年至2006年担任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2006年至2008年担任华东理工大学校长助理;2006年担任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2008年担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2009年担任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2年7月当选为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八届委员会主委。

  钱锋长期从事化工过程资源与能源高效利用的系统运行智能控制和实时集成优化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创新研发了乙烯装置智能控制与优化运行技术和软件,在中国国内乙烯行业全面推广应用,成效显著;突破了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全流程的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实现工业装置大幅度节能降耗;发明的汽油管道调合优化控制技术,实现了调合过程实时优化系统长周期高效运行。研究成果已在数十套大型石油化学工业装置上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钱旭红,1962年2月19日生于江苏省宝应县,党员,有机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英国巴斯大学名誉教授,德国洪堡基金会大使科学家。

  1982年,钱旭红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198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1990年,任美国拉玛大学副研究员;1992年—2000年,历任华东理工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任精细化工学科主任、药物化工所所长、校长助理;1996年—2000年,任副校长;2004年7月—2015年3月,任华东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兼任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常委;2018年1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钱旭红长期从事应用化学研究,主要聚焦在农药化学和染料化学。在有机化工领域的应用基础与工程技术探讨研究和开发工作方面做出了成绩,以氟化和芳杂化为主线,深入开展了含特殊官能团、活性功能团有机化学品的分子设计、合成制备、功能性能评价、构效关系分析及产业化应用。开发出多氟芳酸等制备的绿色高效关键技术;创制新机制、性能独特的顺硝烯杂环类和含氟类绿色化学农药; 创制分子识别传感和检测分离一体化的萘酰亚胺等芳杂环类荧光功能染料。

关联产品
其他产品
热门产品